十二規律 - 古人透過生肖傳達的智慧
‧本文由 叮咚 分享 ‧
2025-04-15 ‧
顯示 1,271 次
‧
轉寄 0 次
‧
短評 0 篇
‧
經常在社群上看到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,就是不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況究竟如何,生怕輸了別人但又覺得已經盡力而為,這是人生當中典型的自我懷疑階段。
這個問題該如何看?拿人均所得來看?跟同學、同事攀比?那個刻度才能忠實呈現問題?
答案是:12規律!
也就是用古人深藏在生肖裡的智慧,來看才最準。
人的一生,可以分割成很多段的12年,這每個12年都有它最應該關注的事情,例如:
12規律 | 關鍵任務 | 說明 | 上一代 | 你 | 下一代 |
01~12歲 | 活下去 | 活下去後面才有意義 | |||
13~24歲 | 學習 | 完備此生認識世界的知識 | |||
25~36歲 | 工作、打砲 | 開始賺錢和了解兩性關係 | |||
37~48歲 | 事業、家庭 | 找到事業、人生伴侶和後代 | |||
49~60歲 | 管理、置產 | 穩定事業和解決居住問題 | |||
61~72歲 | 傳承、佈局 | 傳承事業替未來佈局 | |||
73~84歲 | 退休、公益 | 退居二線參與公益 | |||
85~96歲 | 聽天由命 |
簡述如下:
01~12歲
這時的你是一張白紙,對社會沒有影響力、對世界沒有認知力、對身體沒有控制力,是死是活全憑運氣,而這運氣來自原生家庭的狀態。社會上很多被虐死的小朋友,連這一關都過不去,就重入輪迴了。
13~24歲
這是進入青少年的時期,身體開始發育,智識開始累積,這12年的關鍵是學習,學習的範圍是以你希望如何認知這個世界的方式為準,超出越遠的越不重要。所以,想如何認識這個世界,決定了你該如何學習。而這12年也開始對自己的身體開始有掌控力。
25~36歲
學習和成長12年之後,智識和體態已經完備,就需要開始投入職場去賺取生活之所需、了解自己對工作的適應狀況;同時,也需要開始大量打砲,這看似很傷風敗俗,但其實這是人們了解兩性互動、價值認知差異、尊重彼此的關鍵12年。這階段的工作和打砲,扮演了人生發展的重要關鍵。這是每個人從個人視角開始接觸社會、了解兩性關係的重要時刻。
37~48歲
經歷了前12年的多方嚐試,這12年應該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清楚的路線,也對社會上怎樣的異性值得成為一生伴侶有了清楚的判斷,這時就具備了結婚成家的條件。這時候成家立業、結婚生子就會是很自然的事情,同時也才能讓自己的下一代順利成長。
49~60歲
又經過12年打拼後,小朋友已經長大、工作穩定發展、家庭積蓄日益增加,這時就會變成管理者,能夠置產,也能引導子女釐清他所期待解讀這個世界的方式,讓他順利學習。
61~72歲
在打拼二三十年之後,這一輩子的累積成果就需要開始佈局傳承,讓它的效益能夠發揮到最大,延續這些成果的價值,也等同延續個人意志。
73~84歲
在遲暮之年,退休待在家裡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。這時可以退出商業的運作,回到公益領域去發揮個人價值,也增加與人們的互動,既能有益於健康,也能有利於社會。
85~
這都隨緣了,此生無悔即可。
以上這是每個人在12規律下的最理想發展,但其實多數人都不是按照這個規律成長,甚至不曾意識到這個問題。這時候就會有一些延伸思維值得想想。
抱怨原生家庭
很多人會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,沒讓自己含著金湯匙出生,成長過程中滿地雞毛,.......這都可以理解!但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發現,為什麼12規律很重要?因為任何一代人只要他沒按這12規律成長,那他就很容易造成下一代受害。
例如,如果父母在25~36歲時沒有多方工作、確認自己的工作發展就早早生下後代,那他的經濟基礎不穩定時就會造成小朋友容易面臨生死危機。這時期如果沒有多多打砲,建立穩定的兩性觀念,等到了37~48歲,甚至49~60歲都還一直在搞婚外情、劈腿,那小朋友會在怎樣的家庭中長大?他對工作和兩性觀念又會變得如何?
所以,與其抱怨原生家庭,不如細細的分析自己的父母輩,甚至祖父母輩在12規律中是怎麼發展的,對你產生什麼影響。同時,思考你現在在12規律中的階段和執行狀況,預防自己對後代產生不良影響。這才是更重要的事!
缺憾
人性有一個關鍵特徵,就是尋求圓滿。
任何人在上面的12規律中,任何一個階段中只要不夠圓滿,他就會想要去補足。所以,會看到有一些人在四五十歲了,一樣回到學校去唸書;也有些人七老八十了,還到處拈花惹草或者喜歡買玩具玩。這些都是突顯了人們在先前階段的需求沒有被滿足,當他心有餘力或者已經不知道怎麼跳脫困境時,就會補齊當初的缺憾。
因此,看到任何人有奇怪的行為模式時,不用先急著批判,可以先觀察一下他是那個時期有缺憾造成的,以及他試著用什麼方式在彌補這個缺憾。
機會
同樣的道理,從每個世代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中,也可以看出他們普遍會有怎樣的缺憾,這就會產生對應的機會,能夠透過適當的商業模式來獲利,也是在幫他們彌補缺憾。
6 - 孤獨
在這12規律中,還有一個數值 6 可以注意。也就是當你提早6年或延後6年去作那個階段該作的事情時,就會有越明顯的孤獨感。這個道理很簡單,當同學們都畢業開始工作了,你比人家晚好幾年才工作,你能不孤獨嗎?或者同學們都結婚生子了,你還在單身泡夜店,你能不孤獨嗎?
提早或延後不是罪過,但人性是從眾的,社會資源有集中性,所以當你的節奏跟別人不同,就要懂得這當中會有感受的變化,要學會安頓自己的思維,捉準節奏,才不會亂了套。
3 - 惶恐
這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 3,這點在突顯人的適應性問題。簡言之,當人到了33歲還找不到適合的對象,那在37歲即將步入下一個階段時,人的內心就會開始越來越惶恐。這時要小心作了錯誤的決定。
而當進入37歲,到40歲之前,在新的階段中也容易有不適應的狀況,這點不論在工作、家庭、子女問題都是一樣的。
結論
整個12規律的思維其實很簡單,人的一生是不同階段的演變過程,發展的脈絡甚至是三代因果疊加而成,但人們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當下的喜怒哀樂,無法全面的看清生命歷程、家族發展、社會演變,所以無從下手作出改變,調整自己的人生軌跡。透過12規律的分析、定位,每個人能夠理解自己是誰、身在何處、想往那去,然後開始計劃往後人生..... 祝福你!
|
0.00
0 votes
1
3
5
7
9
請按數字進行評分
請以1~9的評分代表由負面到正面的感受,統計數據將決定資訊的參考價值。謝謝!
![]() |
關鍵字建檔說明
|
顯示/隱藏
列印
列印提示
- 您可以點擊右方的「顯示/隱藏」鏈結來隱藏不相關的內容。
- 內容確認後,點擊右方的「列印」鏈結或瀏覽器之列印鍵即可。
- 完成後,顯示被隱藏的內容即可繼續瀏覽。